牵住城市商业信用环境建设的“牛鼻子”

日期:2019-03-14    来源:

城市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每个城市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由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北京房地产学会、北京北斗七星信用管理中心联合业内知名专家组建的课题组,根据各城市公开信息和相关数据,围绕信用投放、征信系统、政府信用监管、失信违规行为、企业信用管理、诚信教育等 6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31 个三级指标,对城市的信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编制了“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I)”,旨在为各地方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者、各类投资人和社会经济研究者提供一个简便的量化分析工具,用以实现对城市信用体系运行效果和信用经济发展状况的动态跟踪,促进城市信用体系的完善和改进。可以说,CEI 指数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牛鼻子”工程。

本次发布的是该课题组的第三期成果——“2013 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I)成果”。

日前,被誉为企业家经商地土壤的“商情计”,城市商业信用环境好坏的“晴雨表”的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I,China City Commercial Credit Enviroment Index 的英文缩写)第三期成果在京发布。在 35 个大城市 CEI 综合评价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 3 名。在 250 个地级市CEI 综合评价排名中,前三甲城市是嘉兴、扬州、无锡。在各单项排名中:征信系统完善程度较高的前 3 名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政府信用监管能力排名前三甲的城市是北京、西安、天津;诚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排名前三甲的城市是北京、天津和上海。CEI 成果的发布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企业投资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CEI 课题组组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陈贵表示,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要发展信用经济,就要遵循信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维护发展信用经济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不仅可以树立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和商业储备,而且也将成为政府商业融资、确保本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和重要人文基础。课题组经过3年多跟踪监测了280多个城市的情况看,CEI 变化波动比较大。加强城市商业信用环境建设是一个“牛鼻子”工程,也将是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把这项伟大工程做好做实。

社会失信频发倒逼诚信体系建设提速

当前,中国社会面临严峻的诚信道德沦丧问题,市场上的信用风险巨大,信用环境堪忧,常见的经济失信行为有大量经济合同失效、食品安全缺乏治本之策、假冒伪劣商品屡杀不绝、拖欠员工工资现象屡禁不止、外贸坏账和海外投资损失巨大、海外上市公司做假账使得中国公司的国际信誉不佳等。失信现象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在其他领域也非常严重,例如学术和科研造假普遍、考试作弊愈演愈烈等。失信已经成为存在于各行各业、各种规模企业和各个社会阶层深恶痛绝的共同问题。失信降低了市场的效率,加大了交易成本,败坏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在道德层面,诚信道德丢失,商业道德沦丧,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失落了。

在治理方法上,能够从根本上整治上述失信行为的最好“工具”就是社会信用体系,多年来这一点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只有让社会信用体系功能完善并发挥作用,才能逐步从根本上治理失信行为,在全社会重塑诚信道德。

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诚信道德建设问题。10 余年来,在历次党的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和每年“两会”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信用和诚信问题都列入其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自 2012 年,政府开始大规模打击泄露和贩卖个人信用信息这种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起草了《征信业管理条例》并于 2013 年 3 月 1 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政法规。2011 年 10 月 19 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工作。新一届中央政府继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

CEI:填补诚信体系建设空白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需要理论的支持,各城市和各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均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言,没有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就无法做出科学的顶层设计;没有科学的工具辅助,建设工作就不能落到实处。尽管社会信用体系理论已于 1999 年初步形成,又经过 10 年的建设和运行实践,但社会信用体系理论仍需要检验,理论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的推广应用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使这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更具有可操作性,亟须建立一套能够评价和衡量各地区社会信用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使理论更好地与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基于上述考虑,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I)课题组于 2010 年启动了这一指数的研发和编制工作,并于 2011 开始编制并发布该指数。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大规模的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它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规范,也需要一些检验建设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的手段,评价和测度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和运行情况,CEI 的研制正好能填补这一空白。

据 CEI 课题组组长陈贵介绍,CEI 根据各城市公开信息和相关数据,课题组围绕信用投放、征信系统、政府信用监管、失信违规行为、企业信用管理、诚信教育等 6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31 个三级指标,对一个城市的信用环境进行评价,综合反映城市的商业信用水平、企业生存状况和城市之间的差异。同时,CEI 指数测评以年度为时间单位,总结各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的经验得失,找出问题和差距,指出各城市改进市场信用环境的目标和切入点。

CEI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各地方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者、各类投资人和社会经济研究者提供一个简便的量化分析工具,用以实现对城市信用体系运行效果和信用经济发展状况的动态跟踪,为城市信用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参考。CEI 能够解释一些地方信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社会的诚实守信道德水平和投资成本。

据了解,CEI 每年发布综合排名榜单和一级指标排名榜单,并以《年度:蓝皮书》形式对指数评价结果进行一些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的解读。首期 284 个城市、第二期 286 个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评价结果,分别于 2011 年 7 月、2012 年 7 月发布,《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I)蓝皮书》也在 2011 年、2012 年底出版,各媒体纷纷给予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被誉为企业家经商地土壤的“商情计”,城市商业信用环境好坏的“晴雨表”。

陈贵认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城市就是市场经济的组织。企业是信用环境的直接感受者,对一个城市信用环境的评价,尤其不能忽视企业的实际感受。据介绍,让企业参与、“让企业说话”,是 CEI 研制的最大特点之一。

CEI:简便的量化分析工具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I专家组组长林钧跃表示,城市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城市和行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小单元。就城市信用体系来说,国内各地区、各城市的信用体系处于不同的建设水平,在各地营造出来的市场信用环境是不同的、当地民众的诚信道德水平也不相同。在城市治理方面,城市建立信用体系能够保障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能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还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和衡量指标。编制一个反映城市信用体系完善程度和运行效果的信用经济指数,能更具体、更深入地给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者一个参考系,指出改进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并使之量化。

从宏观层面上看,CEI 力图反映中国信用经济发展、市场信用交易增长、市场经济秩序等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从中观角度看,CEI 可用于评价一个城市的市场信用环境优劣,反映出那个市场上信用风险的大小。但是,在微观角度上,企业信用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却在理论和技术上均不能被称为“信用体系”建设。

在具体应用上,CEI 可从市场信用环境、市场经济秩序、政府信用监管、诚信道德水平等角度评价/诊断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从市场信用环境分析角度看,CEI 可以用于衡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信用经济活跃程度,主要指即期企业赊销和金融信用工具投放规模和变化情况;二是城市信用经济的运行情况和波动幅度;三是城市信用交易的规模和潜力;四是当地市场的信用交易风险高低程度;五是当地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水平,包括部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六是当地企业采用的信用风险防范、控制和转移手段;七是当地市场的信用环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八是各城市之间信用经济水平的差距比较;九是对城市经济秩序混乱的市场进行预警;十是广义征信行业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以及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普及使用情况。

从政府信用监管角度看,CEI 可以用于考察以下方面:一是政府对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信用监管系统发挥作用的情况;三是地方信用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订情况;四是政府守信监督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状况;五是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情况,包括当地大学开设信用管理专业和人社部门举办信用管理师考培;六是党政部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情况。除上述作用之外,CEI 的设计还是信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个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市场经济中的前沿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二是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一种重要而特殊的信用视角;三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分析工具;四是对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的完善提供了一种检验方法。

CEI 的编制和发布得到各方积极反馈。当务之急是,尽量把这项关系各地城市商业信用环境发展的“牛鼻子”工程做得更为扎实。